慢性子宫内膜炎与生殖和反复流产

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 http://m.39.net/pf/bdfyy/bdfal/

慢性子宫内膜炎(CE)是子宫内膜受到感染并且炎性反应隐匿性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。

一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菌

目前认为宫腔内微生物存在和感染,正常子宫内膜分泌的促炎与抗炎因子失去动态平衡,是导致CE的主要或重要病因,但感染和免疫的作用机制及致病微生物测定仍未阐明。

正常子宫内膜中,免疫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小于1%,主要在基底层,CE内膜免疫细胞分布异常,主要是B淋巴细胞显著增加,不仅在基底层,甚至侵入功能层。CE可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浆细胞的浸润及IgM、IgG和IgA抗体的分泌,改变子宫内膜的免疫环境,产生大量致敏的炎性细胞,可能会杀灭精子、呈现胚胎毒作用,同时也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负面影响,导致不孕孕、胚胎种植失败、复发性流产甚至产科并发症。

慢性肉芽肿性内膜炎:一种亚型,结核杆菌引起。

慢性子宫内膜炎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原不同。

二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意义

1.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反复种植失败

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率约2.8%,IVF治疗前宫腔镜检查接近15%,反复IVF失败比例达42%。子宫内膜受到浆细胞的长期浸润,分泌的各种免疫蛋白抗体会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无疑的。对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特别是不明原因不孕患者,应考虑可能存在CE原因,但如何避免遗漏或过度治疗,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
2.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反复流产

CE患者9.3%致反复流产,宫腔镜下反复流产患者约57.8%呈现CE,有报道不明原因不孕CE发生率42.9%,且随着年龄增加和分娩次数增加CE发生率增加。其机制可能是CE影响子宫内膜的蜕膜化,激素受体明显异常,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,导致流产甚至反复流产。对于反复流产患者特别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,应考虑可能存在CE原因,但如何避免遗漏或过度治疗,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
3.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宫腔粘连

CE的宫腔粘连手术后复发率约35.9%,生育结局更差。

4.慢性内膜炎与产科并发症

早期流产在母胎交界面常发现浆细胞浸润蜕膜。慢性蜕膜炎与产科并发症有关,如胎膜早破,新生儿脑室周白质软化症,大脑性麻痹,早产等。

三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

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。

临床表现:1/4无任何症状;近3/4有轻微症状,最常见为不典型子宫出血,其它有盆腔疼痛、白带异常和月经紊乱;可导致不孕,反复种植失败,反复流产,产科并发症。印度人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E在不育、月经紊乱和盆腔疼痛的妇女中高发。

病理学:发育不良的干酪样肉芽肿周围被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侵润。内膜小息肉与CE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,小息肉样内膜和IVF反复种植失败的妇女中60%的患者发现间质浆细胞浸润。CD免疫组化检测内膜间质的浆细胞,优于传统染色法,诊断CE价值更高,倍高倍镜下子宫内膜间质中见到5个或以上典型浆细胞。缺乏有效的组织病理学的再评估。CD是浆细胞的标志物之一,上皮细胞和浆细胞共同影响CD的表达,生理状态时上皮细胞表达CD,CE时CD使间质中的浆细胞表面抗体与上皮细胞增均呈现强阳性;CD38使浆细胞表面抗体呈现弱阳性,两者结合,可以准确辨认出浆细胞,从而提高CE诊断的准确性。

宫腔镜检查: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炎性环境,子宫内膜呈草霉征,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间质水肿,可见散在的1mm的微小息肉,有时可见局部点状或弥散性内膜充血。宫腔镜下没有息肉的CE仅占10.8%。

超声、HSG假阴性率高。

微生物组学:由于宫腔液体及子宫内膜微生物检测存在取样和检测技术的瓶颈,细菌培养或微生物检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,临床常用的培养方法和PCR技术,在超过一半的CE合并不孕妇女中无法检测到致病菌。

四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

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治疗指南。

经过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后,表现为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症状改善或消失,妊娠结局明显改善。经验治疗中常选择的抗生素包括:多西环素1次0.1g,2次/日,连续14天-21天,可清除92.3%CE患者的CD阳性细胞。环丙沙星针对革兰阴性菌,mg,2次/日,连续10天。甲硝唑针对厌氧菌,mg,2次/日,连续14天。

肉芽肿性CE不孕妇女,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、联合、规律、适量、全程的原则,异烟肼、利福平、乙胺丁醇、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,其中异烟肼、利福平为主要基本组成,疗程6-9个月,抗结核治疗后其妊娠率也明显升高。

随着对子宫腔从无菌到有菌认识的转变,CE可能是一种被临床严重低估和忽视的妇科疾病,近年来由于不孕、反复种植失败、反复流产等原因引起了生殖和妇产科的重视,但是CE临床症状不典型,诊断方法不统一,治疗方案无法针对性,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,因此何时需要干预,如何干预,如何避免遗漏或过度治疗,需要进一步探讨,多数学者认为现有的针对CE的经验性治疗,可能是改善反复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女性妊娠结局的重要方法。

引自王含必教授、刘建华教授、王蔼明教授讲义。

马彩虹潘宁宁.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.慢性子宫内膜炎与胚胎着床:新视角和新挑战.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zigongjingyana.com/gybx/4923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