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吃货们而言,
小龙虾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道美食!
你还在吃小龙虾?
东莞有人得了“龙虾病”!!
8月3日,我市一名女子宵夜吃了2斤小龙虾后,浑身酸痛,医院确诊为“横纹肌溶解综合症”,目前仍在住院治疗。
▲女子正躺着输液,仍要住院治疗
无独有偶,医院共收治了4名“横纹肌溶解综合症”患者,她们均为女性,发病前一餐大量食用过小龙虾。医生提醒,小龙虾味道虽美,但不可过量,如进食后出现了腰背、四肢酸痛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,并告知医生进食小龙虾的情况。
吃完小龙虾,次日浑身酸痛这名女子姓胡,今年34岁,东莞人。据胡小姐介绍,8月3日夜里,她和朋友宵夜吃了小龙虾,吃完就去睡觉了,4日早上7点左右,她感到颈肩、四肢酸痛,一翻身更难受,还有一点心慌,几乎走不了路。随后,医院急诊科就诊。
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少洪介绍,入院检查显示,女子的肌红蛋白为多(正常人是50以内),超过仪器所能检测的上限,也就是说“爆表”了;另一项肌酸激酶检测值已经达到了(正常人不超过)。
“再一问,她发病前吃过2斤小龙虾,没有其他病史,结合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值综合判断,女子得的是‘横纹肌溶解综合症’。”
李少洪介绍,明确病因后,医院随后为胡小姐进行了补液、碱化尿液等方面的针对性治疗,到了8月6日,女子的肌红蛋白值已经降到了90多,肌酸激酶降到了多,情况明显好转。
昨日中午11点20分,医院急诊科病房见到了胡女士,她躺在病床上,还在输液,称肌肉酸痛的症状基本消失。她说,自己爱吃小龙虾,平时吃了都没事。一问吃了多少,她伸出两个手指头,表示当晚吃了2斤,“一起吃夜宵的朋友都没事,就我中招了,真不知怎么回事。”
李少洪介绍,再治疗一两天,胡小姐就可以出院了,一般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。
吃完小龙虾,4名女子均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其实,胡小姐并不是孤例。包括她在内,今年以来,医院共收治了4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。
李少洪介绍,今年8月2号,一位37岁的邓女士宵夜吃了1斤小龙虾后即溶酸痛,在医院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症,于8月6日痊愈出院。
这些患者有个共同点:第一,女性;第二,发病前的一餐吃过小龙虾,而且大量食用;第三,都是晚上吃的。
那么,吃小龙虾和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有医学上的因果关系吗?李少洪摇头说:“就目前国内研究来看,并无结论证实吃小龙虾会直接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。是不是因小龙虾有重金属,不干净?目前也没有定论。”
但李少洪提醒,从上述病例可以看出,患者发病前都过量吃过小龙虾,因此,吃小龙虾不要过量,尤其是晚上,否则真的可能得横纹肌溶解综合症。
“小龙虾病”目前处于高发期每年七八月都是“小龙虾病”的高发期,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病例:
据媒体近日报道,3天内广州就有2人吃了小龙虾中招,出现“酱油尿”;中山有人吃小龙虾入院;苏州也有人吃了小龙虾后引发病症,浑身酸痛呼吸困难……
什么是“龙虾病”?
“龙虾病”也称“哈夫病”,其实就是横纹肌溶解综合症。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,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,细胞内物质如蛋白、离子等物质进入到血液里,最后从尿中排出。
中毒者先会出现肌肉酸痛、肿胀,接着可能有发热、全身乏力等较大的反应。还有个显著的特征是,患者的尿液呈酱油色。这是因为,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,对肾脏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。
除了表面症状外,“龙虾病”会导致人体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溜到血液里去,被破坏的肌肉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,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,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。
正因为“小龙虾病”高发
那么,
面对美食小龙虾,
到底怎么吃才安全放心呢?
小编给大家支招!
食用小龙虾的七大建议1、浅“尝”辄止,适量食用
建议适量食用小龙虾,不要过量,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只。
2、特殊人群建议不要食用小龙虾
易过敏人群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谨慎食用小龙虾。
3、虾头建议不要吃
小龙虾头部易蓄积重金属及一些有毒物质,所以食用时建议去头,不要贪图省事,不将头部好好处理就食用。
4、不宜喝酒
吃小龙虾时不要喝啤酒,啤酒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剂维生素B1,两者一起吃会发生化学反应,加重机体代谢负担,导致血中尿酸增高更快。建议食用小龙虾的同时不要饮用各种酒类,因为饮酒可能会增加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。
5、小龙虾与含有鞣酸的水果不要同食
小龙虾与葡萄、石榴、山楂、柿子等同食,会形成不溶性结合物,不仅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,而且刺激肠胃,引起人体不适,可出现呕吐、头晕、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。
6、如果在外就餐食用小龙虾,建议选择正规的、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。
7、建议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。
各位吃货们,如果在吃小龙虾后出现浑身肌肉酸痛僵硬、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,千万引起重视,医院就诊!如果你身边也有喜欢吃小龙虾的朋友,记得发给他看!消息来源/全媒体记者李广
本期编辑/姚家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