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嵋“畅气通络手法
治疗颈腰腿痛心得
——佛手武医团队陈等祥医师
(一)项痹心得
患者:黄某,女,47岁
首诊时间:年6月3日
主诉:颈痛8年余伴双腿无力数月
病史:
颈痛自8年前开始发病,因工作劳累,曾晕倒过一次。有高血压病史,并没服用任何降压药物,做过针灸治疗,耳后放血。睡眠好,纳可,大便调,小便调,汗多。月经推后
查体:
颈部胀痛,后正中线和左侧明显,左下肢无名指和尾指有麻木感。双手腕部有色素沉着。腰部酸痛,双腿无力,腘窝痛感明显,小腿内侧压痛点明显。舌胖苔白腻。脉沉虚。
中医诊断:痹证;经络辩证:督脉,手太阳小肠经,足太阳膀胱经,足少阴肾经,足太阴脾经。
治疗转归:
当天行第一次畅气通络手法治疗,手法重点在膀胱经和小肠经和督脉。重点点按穴位:风池,风府,肩中俞,肩外俞,肩井,肩贞,腰阳关,命门,肾俞,大肠俞,腰眼,委中,委阳,足三里,太溪等。手法后患者自诉颈部和左手舒服了很多。当天结合了艾灸治疗。当晚患者自诉疲惫。6月24号行2次手法,在原来的基础上重点疏通脾经和肾经,手法后,患者告知双手手指会瘙痒,告知这属于排病反应。6月27号和7月13号继续手法治疗重点仍在脾经和肾经。手法过后,当晚回去精神好,睡眠时间较少,但第二天精神仍很好,亦属于正气充足。7月18号及21号手法治疗后,腰部有所改善,双腿较之前好转但仍会乏力。双手色斑颜色变淡。现继续调理中。
领悟:
中医讲究的就是辩证论治,所以辩证很重要,证对了,手法才有侧重点。一个疗程的治疗中,要注意病情的转变和根本。我们讲的“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”,也讲究一种虚实。不通为实,不荣为虚,治则应遵守“实刚泻之,虚则补之”。上述患者属于虚证,所以理应在畅气通络的手法基础上予以补法方能见效。同样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症状加重的情况,要注意分清是排病反应还是不良反应。
(二)腰痹心得
患者:赵某,女43岁
首诊时间:年6月11日
主诉:右半身酸痛3年
病史:
自年开始发病,右半身酸胀痛,运动后痛甚。无头晕乏力,纳可,睡眠可,大小便调,月经正常。无酒精,碘酒过敏史。
查体:
颈部大椎穴周围肌肉增厚,质软,无压痛,右肩部肌肉紧张,右肢外上侧压痛明显。右侧腰背部肌肉较左侧紧张,脊柱生理屈度正常,无侧弯。右下肢腘窝处肿胀,压痛明显。舌红苔白,脉弦滑。
诊断:痹证;经络辩证:手阳明大肠经,足太阳膀胱经
治疗及转归:
年6月11号行第一次畅气通络手法(杨医生行手法),重点右侧大肠经和膀胱经。6月13号行2次手法,在原膀胱经,大肠经的基础上加了脾经重点疏通,重点穴位风府,风池,肩井,天宗,手三里,腰阳关,命门,膈俞,肾俞,大肠俞,委中,委阳,承山,阴陵泉,三阴交,足三里,上巨虚,涌泉等。配合艾灸治疗。疗后回家患者觉疲乏。6月15日行第三次手法,在原基础上疏通肝经,针刺双侧太冲和合谷予以调气。手法后自觉有所改善。7月7日因在家做家务,左腰急性腰扭伤伴左大腿外侧麻木前来治疗。以左侧扭伤部位为主,手法力度轻柔。治疗后痛庝有所减轻,7月8日前来做艾灸治疗,配合针法,针刺双手腰疼穴,手三里,以及太冲与行间之间疼点,针刺过程配合扭动腰部。手法后症状明显改善,患者十分满意。现继续调理中。
感悟:
治疗过程中,医者和患者都不应该操之过急,一二次手法后可能效果并没显现,但医者要相信并给予患者信心。医者之间也应相互交流,配合,才能让疗效更好。
佛手武医团队—陈等祥医师
峨嵋武医,觉行义工
峨嵋“畅气通络”疗法权威认证医师
广东省保健协会经络保健分会常委
擅长:峨嵋“畅气通络”手法法治疗腰椎病、膝关节炎、颈椎病等。
弘扬中华武医之道,
武医结合,治病养生!
赞赏